导言:近期,我们非常有幸请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的老师,赵中老师,做客南京加成,来和我们有意向准备低龄留学的学生家长,聊一聊低龄留学的利与弊,以及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更好的相处,同时如何运用学点心理学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以下是赵中老师的分享:
大家好,我是赵中,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咨询师,很高兴为大家带来今天的分享!
今天的主题有三个,首先是低龄留学的利弊,然后是我们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这两个内容中,我都会谈到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点,也会提到一些具体的方法。最后我会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家长一些建议,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些低龄留学的现状,根据《2017中国留学白皮书》中教育部数据,中国留学生目前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中国既是美、加、英、澳等英语国家的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也是日、韩、新等汉语文化圈国家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大家可以看一下PPT中的图,一年的时间内,选择大学之前留学的比例增加了五个百分点,可以说低龄留学现在是一个趋势了。
在我们系统的探讨低龄留学的弊端前,我们先讲一下青少年的一些情绪特点。一般来说青少年是敏感、冲动、失控的。这是由于青春期特殊的大脑发展规律造成的,大概到了11-12岁之后额叶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产生很多的神经连接,这些神经连接会混乱额叶功能。打个比方,我们成年人的心智和行为就像一个乐队,额叶就是指挥,能良好的控制这个乐队的节奏,而青少年的额叶就是一个拙劣的指挥。再打个比方,青少年就好像一辆刹车失灵的汽车在高速路上形式,这就造成了青少年特有的情绪特征。
所以他们对分离、分别会比成年人来得更敏感,而敏感后的反应也更激烈。
过早的和原生家庭分离,会激活童年时期依恋模式,而依恋就是婴儿和其照顾者 (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所以分离的难易也就和依恋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了。
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
① 全依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③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一些儿童的行为不符合以上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且这些儿童曾有被虐待与被忽视的经验,于是,Crittenden(1988) 提出另一依恋类型:不安全依恋,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此类儿童对母亲展现出冷漠。
当然依恋的类型和很多因素有关,再此我就不多叙述了,我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即便是不安全的依恋模式,我们也不能将错误简单的归咎给家庭中的某一个人,我们也要相信孩子有自己完善的能力。这是我们接下去讲座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简单的说一下,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更有能力处理分别、分离、丧失,也有更亲密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家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安全基地,当他们伤心难过时,他们能时时想起家庭的温暖,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的美好足够他们应对生活的不顺。
而不安全依恋的孩子在过早的和家庭分离时则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帮助,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问题,现在有些孩子很早出国,在国外染上毒瘾、赌瘾,这些是成瘾行为,还有些孩子会出现抑郁等问题。当然这些是我们可以在新闻中看见的一些特殊个案,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我得告诉家长,哪怕孩子没有出国,他们仍然在面临和家庭的分离,这个分离是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束,拥有更多的自主,虽然他们信誓旦旦要拖回自主权,但内心仍然是害怕的、焦虑的,有些孩子染上烟瘾就是在青春期,口腔的满足是能够缓解这种内心的焦虑的,所以有些孩子在青春期忽然变胖,因为吃了很多零食,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如果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孩子过早的离开自己,他们的情绪风波可能会更猛烈,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帮助也会更多,我会在后面和大家分享。
第二个弊端是孩子的适应问题,孩子过早出国可能会面临如下适应问题心理落差、寂寞孤独、食宿不适、学习无方
这主要和孩子的认知有关,青春期的孩子是极容易走极端的,他们的认知有两个极端:
理想主义和批判主义,也就是说,理想主义会让青少年对任何未知事物都抱有不实际的幻想,国外的月亮格外圆,国外的空气更新鲜,国外的生活更自由更快乐。青少年往往会忘记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同,将一切想得太过美好和简单,这就是理想主义惹得祸,或者有一些孩子,他们觉得世界万物都不尽人意,带着挑剔得眼光去看待世界,这也会阻碍他们的适应,他们拒绝新鲜的事物,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一味的寻求改变环境,这就是批判主义惹得货了。所以我们的历史其实都是由一群二十刚出头的楞头青年改变的。另外,青少年常会出现两种自我认知,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假想观众就是说他们会认为他们是人群的焦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被放大的,所以青少年犯了错,会出现更大的内疚和自责,或是羞愧的感觉。个人神话就是说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力出众,超过常人,特别是父母兄长。所以他们不会轻易的寻求帮助
由此可见,青少年的适应问题有外部环境改变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原因。
说完了弊,我们来谈一下利。
我是个咨询师,职业让我更喜欢说些消极的因素。所以我就简单谈一下好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学习会更快。青少年有着超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是学习的黄金年龄。他们会更多的反思,更多的运用策略去学习。相比国内的教育,国外的教育其实是更适合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培养的。
而且我们现在的研究发现,越早在当地学习第二语言,其语言能力也越强,发音越标准。第二语言的掌握其实又和学业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语法结构能够影响思维结构,这就能够帮助青少年有更宽广的视角和思路,他们融入当地文化,崇尚多元文化,对于他们有更好的人文素养都非常有帮助。
家长可能很困惑,因为我谈了太多消极的弊端了,我想在此说明下,这些弊端哪怕孩子不出国也同样会遇到,只是出国后和家长之间产生了距离,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处理,那么才会成为低龄留学的弊端,不然那只是孩子青春期都要经历的人生。
在此,我会谈一些帮助孩子的方法。
首先就是陪伴,但任何的陪伴都是为了将来的分别,给孩子自主决定人生路径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一下子给,给的太快是要出问题的,孩子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也不能给得太慢,给得慢。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个自主权,比如早饭吃什么,比如一天喝多少饮料,我们告诉孩子如果他能照顾好自己,我们会给他更多的自主权,他的衣服多久换一次,他的房间多久打扫一次,甚至他上不上补习班。但是一切的前提是他们能够自主的照顾好自己。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旅游,如果你们想要让孩子留学某个国家,不要一下子把孩子送过去,先家庭旅游,一家人去一次,待上一阵子,在那边逛逛,吃吃,留下你们家人的影子,这样当他以后一个人在那边的时候,也许会去你们一起去过的餐厅吃饭,或是某个景点,这能够缓解他的孤独和思念。
当然接下来可以提前让孩子参加一些游学计划,短期的,这样孩子能够体会到在异国的生活的真实状态,打破一些不必要的幻想,也能在特别思乡的时候及时的回到家中。
第二是尊重和容纳
与父母矛盾的发生是青少年成为成年人的必由之路,当孩子和你们发生矛盾的时候,切记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情绪。不要一开始就讲道理,讲自己养孩子的血泪史。家长可以试试这样说,你挺生气的,你可能觉得很委屈,很愤怒,我其实也是,我觉得我们等等再谈这件事,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说。可能家长已经预料到有些孩子会怎么回应了,他们会说,不,现在就说清楚。或是你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敢承认,所以不肯和我谈。这个时候我们如果选择针锋相对,就会造成更大的情绪旋涡,最好的方式是不回应他们的愤怒和无礼,不强化孩子的无理取闹。
等他们不再那么大小声的时候,我们可以再选择讲清楚,一般只要讲事情就好了,比如这件事如果这样做也许会更好,其实你可以下次试试的,我们只谈积极可行的一面,不再谈刚才孩子犯下的错误。
如果实在忍不住,就默念三声,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
第三我们要赏罚有度
当他们做的好的时候,我们数个大拇指,或是小声告诉他们不错就好了。千万不要向对小孩子一样对他们,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就是成年人了。尽量不要接触他们的身体,这会让他们不自然,当然有些爸爸妈妈如果从小和孩子玩得比较像同龄人,可以击掌鼓励。
其次不要陷入关于是非对错的争执中,忽略某些冒犯的行为,积极关注评价愉快的时刻。也就是说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当他们对你翻白眼,或是踢了一脚饭桌时,你可以若无其事。既不退让也不争辩,用我们的行话讲就是坚定而温柔。
对青少年打骂其实已经不管用了,特别是有些孩子已经长的比家长都高,力气也不小。惩罚的作用本身就非常小,小孩子会模仿这样的方式对待同龄人,青少年也会。美国有研究,校园霸凌事件中的施害者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身体的虐待。我们即便要惩罚孩子也要控制好力度,时间,并且保证可行,比如取消孩子看球赛,玩手机的时候。
我们的目的是和孩子成为他们度过青春期的盟友,并不是敌人,所以我们得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领地,不受父母的干扰,他们的书包,他们的电脑,他们的房间,都可以慢慢的让他们自己处理。其次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服饰习惯,不受父母审美的左右。允许孩子和自己讨价还价,不受父母权威的影响。允许孩子主导,和自己讨论。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这是底线,你也可以诚实的告诉他们,抽烟喝酒,赌博等等都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其他都可以商量。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吧。
研究发现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因素有四种,教育方式、同伴影响、学校特点、职业计划
首先父母要用权威型教养来辅导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不是父母做主,不是字面意思。这种教养方式有这些特点,父母根据子女的能力调整自己期望;坦诚谈论,关心子女;坚定的提出要求;时间管理;给孩子自主性。其实是一种让孩子变成权威的教养方式。
同伴对良好学习成绩的积极评价和支持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青少年在这个年纪需要的更多是同伴认同,而不是家长认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形成同伴团体,共同学习,一般这样的团体是小团体,人数3-5个左右,不能太多。家长之间最好也能互相认识,常常交流,定期的聚会,让孩子能够在良性的竞争中学习。让别人家的孩子自己鼓励你们家的孩子。
接下来我和大家谈谈皮格玛利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期待,相信他会变好,也相信自己的改变会让孩子变更优秀。这不是一句鸡汤,是科学研究证实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
最后家长可以早点和孩子一起做职业规划,设立一些小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一些课程,参加兴趣班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赵中老师
接下来是一些小的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心理学理论是支持填鸭式教育的,但是不能无谓的填鸭,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比如在记忆时,把具有相同要素的内容记忆,一个类型的公式差不多5个一记,掌握其规律。相邻的历史事件也是如此。在练习和复习时将自己薄弱的内容放在一开始或要结束的时候去练习或是复习,因为那两个时间段的记忆是最好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订阅相关资讯
加成订阅号
加成服务号
相关阅读
加成留学老师答疑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活动专区
搜学校看排名